学校概况 校务公开 德育天地 教学工作 教育科研

信息详情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中期成果报告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0日]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16A9P6SZ306

“资源教室建设与使用的区域性实践研究”

中期成果报告

昆山市爱心学校课题组

二○一八年二十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本课题的研究顺应国家特殊教育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已成为世界各国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其中“资源教室”被视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模式。“资源教室”即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班,并定时到资源教室接受补救教学,并由受特殊教育专业训练的资源教师负责施以诊断评量,并与普通班的教师共同设计学生的教育方案。这种资源教室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有效的,在我国被认为是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措施之一。2014127日,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举行,启动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支持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201411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要建立健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着力解决随班就读存在的师资配备不足、经费保障不到位、资源教室相对缺乏的矛盾和问题。2017111日国务院第161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的《残疾人教育条件》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残疾儿童、少年的数量、类别和分布情况,统筹规划,优先在部分普通学校中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专门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及专业人员,指定其招收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并支持其他普通学校根据需要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或者安排具备相应资源、条件的学校为招收残疾学生的其他普通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特殊教育发展的形势,还是从我国义务教育的本质看,设置资源教室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也是实现每一个学生基本教育权的必然。

(二)本课题的研究满足了特殊学生的成长需求

日前,在普通学校,除了盲、聋、弱三类儿童外,还有一类儿童处于弱势状态。这类儿童虽然没有显著的智力缺陷,也没有任何感官上的缺陷和身体上的残障,但是在课堂上却无法专心学习,成为班上的学业落后者。在昆山,截止2015年,随班就读的 聋、盲、弱学生约有350名,还有各种学习障碍的学生将近100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如何让这部分学生也能健康地发展,这不仅是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也是特殊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置资源教室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每一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使他们的潜能获得最佳的开发,使他们的人格获得最佳的发展,使他们的缺陷获得最大限度的矫正。建设资源教室并发挥其最大的育人功能,能为全面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能使昆山的特殊教育成为苏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窗口。

、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资源教室

资源教室是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我们所指的资源教室应该既包括专用教室,也包括学校内其他所有可以用于帮助所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场所或设施,是学校中存在的旨在帮助所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教育教学资源的总和。它的服务对象也就不仅仅是传统的随班就读的盲、聋、弱智儿童,而是学校里所有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如感统失调学生、学业不良学生等等。

2建设与使用。

许多地区都已形成“以特殊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班为补充”的模式,但无论是纯粹的特教班模式,还是纯粹的随班就读模式,都很难适应特殊学生的需求,随班就读工作要突破瓶颈,取得发展,必须要围绕“实现更好转型,推动服务升级”做文章,抓手就是建设资源教室。一是制定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标准;二是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三是提高随班就读规范化管理水平。

3区域性实践研究。

以某一地区为研究范围,以学校为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合作,所进行的课程规划、设计、编制、统整、实施、评价的一整套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的建设,二是区域资源的整合利用。

、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

通过对资源教室建设与使用的区域性实践研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探究资源教室建设标准,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康复策略和方法。构建一个符合各普通学校实际情况的的资源教室建设体系;探索出一种具昆山特色的资源教室课程体系;形成一套适合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及资源教室学生特点的康复校本资源;培养和发展一批残而不废、自强不息的特殊需要学生;造就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资源师资队伍,为全面推进昆山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具体目标:

1促进残障学生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好品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同时形成学生良好的艺术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终身学习与回归主流社会打下基础。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课题研究,激发教师参与资源教室建设的热情,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升教师资源课程开发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设一支一专多能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合理整合学校及昆山区域内的资源,科学规划资源教室的建设和使用,使每一个残障孩子都能享受适合的教育,推动区域教育的公平、公正、和谐发展,推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建立了特教支持保障体系,有力促进了随班就读发展

1建立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由教育部门牵头,残联、民政、卫计委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发布了《昆山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及

相关配套文件,如《关于建立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关于建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制度的通知》。2018年4月4日,在昆山市爱心学校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部门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围坐一起,研究部署和解决特殊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形成了一个齐抓共管、多部门联合的工作局面。

2.建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

由教育、康复、卫生、心理、社工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组建特殊教育专家资源库,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进行评估,提出入学、转学建议;对残疾人教育问题提供咨询,提出建议。

3.建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昆山市教育局成立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由教育局分管局长为主任,基教科科长、教研室主任、兼职特殊教育教研员、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特殊教育专家、巡回教师等为组员。在昆山市爱心学校设立办公室,负责全市资源教室建设与使用的组织和统筹,并对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工作进行巡回管理、过程指导和技术支持,指导中心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4.建立资源教室教师团队。

昆山市各普通学校都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教导主任、班主任、资源教师、音体美学科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和校医组成的资源教室教师团队,负责本校资源教室的实施和管理,将特殊儿童的教学工作纳入常规管理,呈现常态化。其中专任资源教师为第一资源,负责制定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和个别辅导,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适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措施;班主任、音体美学科教师等为第二资源,对学生进行感统训练,负责补偿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缺陷。

5.建立融合教育资源中心。

依托娄江实验学校建立了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以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为核心,充分发挥资源中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对其他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室进行业务指导。

(二)规范了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加快推进了随班就读工作

1.规范设施建设。

根据昆教(2013)第186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资源教室建设的实施意见》,我市近年来大力加强资源教室布点规划工作,全面规划了资源教室建设的推进时间表。从功能能要求、软硬件配备、人员配置、功能分区等方面对资源教室进行整体规划。资源教室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由两个相邻的教室组成,在教学楼一楼,有较宽敞的室外运动场地。室内装修根据特殊学生的需要,综合考虑日照、采光、朝向、通风、防燥等条件,地面和墙面全部采用软质材料,进行无障碍和防伤害设计,并按照功能划分出学习、办公、游戏活动和康复训练等区域空间。以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培智学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制标准》为依据,统一配制感觉统合训练器材、蒙台梭利教具,同时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选择性配制心理康复、认知干预、言语——语言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量身定制学生使用的操作平台和课桌椅,配备全新的办公设施和教学设备、图书、多媒体资源、教具等,满足了学校融合教育学生诊断、评估、教学、辅导、咨询与研习活动等各项需要。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建成资源教室17

个,全市资源教室区镇覆盖率达到100%,达到教育资源分配均衡、合理的

要求。

2.严格筛查认定。

学校根据有关标准确定疑似对象,向家长提出评估建议,征得家长签字同意,班主任、学校校长签字盖章后交教育局审核,再由市特教指导中心派出业务专家前往学校进行评估,经筛查评估确定对象交教育局盖章后返回学校和市特教指导中心进行备案。为了使筛查工作更科学、更严谨,教育局选送教师参加“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主试资格、PEP—3“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工具使用等专业培训,通过考核取得评估师职业资格证。

3实施分类安置。

筛查后对特殊教育对象进行分类,第一类是中重度智力障碍且明显伴有其他障碍的学生;第二类是轻度智力障碍且普遍存在感统失调或发育迟缓问题的学生;第三类是智力正常,但在身心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的学生。根据受教育对象的需要,按照“全日制、半日制、走班制”三种形式安置,中重度智障学生全天候使用资源教室;随班就读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普通班学习,部分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补救教学、个别辅导和康复训练;感统失调学生每天在固定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单项或多项康复训练。

4建立个人档案。

为每一位特殊儿童建立个别化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康复记录、个别辅导记录、发展状况及家校配合等情况,以精细化、个别化管理护航特殊儿童少年成长。

5常态化巡回指导。

昆山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依据有关制度要求,对资源教室的建设与使用提供指导、咨询与帮助,开展常态化的巡回指导,与资源教师共同商讨特殊学生的心理及教育方法等,更好地推进资源教室建设与使用的各项工作。

6学年考核评估。

一是细化了《昆山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考评方案》中有关资源教室建设与使用的考核指标,把资源教室建设与使用作为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评估的重要内容,将特殊儿童入学率、特殊儿童建档率列入校长年度工作责任目标,进行专项检查。二是形成了经常性的激励机制,制订《资源教室工作优秀学校评估细则》、《资源教室工作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等,对成绩显著的学校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如:2018年9月表彰了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顾英杰等十所普通学校的十名教师为第二批“昆山市特殊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7.组织各类培训。

一是系统培训。将巡回指导教师和资源教师纳入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 教育规划,采用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邀请高校专家,开展理论知识讲座,到上海、南京, 、浙江等地观摩考察学习,了解资源教室工作范畴。近年来资源教师接受的专业培训课程主要有通识培训、特殊儿童语言发展、特殊儿童情绪与行为管理、自闭症儿童教育、动作康复、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培训等。2017年6月8日~9日,在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南校区举办了“苏州市送教(康)上门工作师资培训(昆山市)活动”。二是跟岗学习。组织安排资源教师到特校跟岗学习充实自己的特殊教育教学经验。

8.组织各类比赛。

一是论文、教案评比。每年组织开展昆山市特殊教育优秀论文、教案评比活动。二是各类赛课。每年组织开展昆山市特殊教育随班就读优质课评比活动。

9.开展各类研讨。

组织专题研讨,开展特殊需要学生康复研究,探讨特殊需要学生个案研究等专题研讨,及时研究并认真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积累资源教室建设与运作的经验;开展经验交流,组织随班就读班级教师交流活动,就如何开展学生个别化教育、如何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等进行研讨。2017年12月29日,在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举行了昆山市特殊教育送教(康)上门工作研讨活动;2018年5月29日,在周市镇永平小学举行了昆山市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专题研讨活动。

(三)开发了资源教室课程内容,促进了随班就读多元发展

1.学科类补救课程。

普通学校课程主要以学科课程为主。学科课程强调按知识的内在性质及其组织结构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随班就读学生主要课程内容应遵循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资源教室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作为随班就读学生的“必修课”保留下来,成为资源教室课程的核心。同时,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能力,对教学目标进行相应调整,对课程内容做相应的“减量、简化、替代、重整”,对教育教学要求进行转化。

2.功能性发展课程。

功能性发展课程强调学生兴趣、特殊需要和能力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关注的不是学科,而是学生,课程内容组织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需求不断调整变化,以补偿缺陷和开发潜能为原则,具有一定的弹性。例如,许多随班就读学生由于情绪行为或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学习一些沟通交往的技能,才能更好地融入普通班级的学习活动。资源教师就从学生行为管理、想法解读、情感表达、同伴关系、社会规则等方面设计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味强调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各资源教室也因地制宜地将现代康复技术引入课程,根据学生需求增加一些诸如言语与语言训练、认知训练、感觉统合、沙盘等内容。

3.艺术类康复课程。

艺术类康复课程旨在通过多种艺术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发生的事件并表达他们自身的感受,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普通学校中随班就读学生大多数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表达、情绪不稳定等问题,表达性艺术就有助于学生探究自己的情绪。如:绘画能让儿童集中注意力,锻炼精细操作能力,通过作品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绘本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音乐可以放松身心,节拍、节奏可以锻炼儿童的协调能力。

4

.社会化发展课程。

课程以培养随班就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导向,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融入普通班级为基础,增加随班就读学生生活经验,提升其社会适应性。内容涵盖了生活常识类、社会适应类、运动保健类等多个方面,有效促进了随班就读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四)实施了个别化教育计划,明显提升了随班就读质量

1.评估学生的个别化需要。

通过标准化评估、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多种途径,评估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学科学习能力、社会性能力、情绪行为能力等,全面了解学生的个别化需要,作为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依据。

2.按需确定学生的课程内容。

每学期开学前两周,由班主任、学校管理人员、资源教师与家长协同,根据学生的前期评估结果、年龄特点、身体缺陷、发展潜能等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其选择适合的资源教室课程内容组合。很多学生在个别化课程的干预下,学习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课题研究的困惑及努力方向

虽然我们在资源教室建设和使用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有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困惑:

1.资源教室的特色建设不明显。学校要根据特殊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依托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学校周边的生态环境,整合学校资源,发展出各自的特色。

2.资源教室在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方面不够充分。资源教室可利用、整合除专门教室以外的一切资源,如利用社区内的各行业专业人士、志愿者以及学生家长资源,请他们进入资源教室协助资源教师开展个案训练、小组活动等工作,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义工服务、为学生的社会实践课程联系场地等,以期能整合教育资源,成为家庭、社会力量、学校合力的载体。

3.由于各校教师岗位的调动资源教师不固定,资源教师数量配备不足,没有专职特教教师,资源教师应持双证上岗,应进一步深入培训,专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需设立特殊教育专职教研员,实行划片分级管理。划分各学段特殊教育片,形成教育局——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特殊教育片——普通学校四级管理网络,各片设置片长,协管本片特殊教育工作。

5.加强特殊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在残联、民政、卫计等部门的配合下,建立各部门之间数据互通机制,建立特殊儿童数据共享平台,为区域资源配置和融合教育奠定基础。

6.学前及职业高中资源教室需普及发展、融合教育资源中心需推广建设。

     7.深入个别化教育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为残障学生量身定制个别化教育计划,向“一人一案”目标深入推进。

温馨提示:
若网站中下载等功能操作无效,请按如下方法解决:
若您当前正在微信中打开本页面,请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三个点(...) 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再重复下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