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详情
金玉兰老师执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聋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够根据周长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了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那什么是周长,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长方形的纸,这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请你指出它的周长?
出示正方形的纸,这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请你指出它的周长?
3、导入,刚刚我们通过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现在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周长的相关知识,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学生在用手比划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同时,悄无声息地搭建了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好了知识上和情感上的准备。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实践探究,获取新知。
(一)理清题意
1、课前我们去篮球场走了一圈,那这个篮球场是什么图形的?(课件出示长方形)
2、通过我们的测量,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
那哪一条是它的长?多少米?哪一条是它的宽?多少米?
3、我们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那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课件出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提出问题
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谁来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
2、自主探究
已知长方形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要求周长,应该怎么计算,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3、交流
师:我们来看看×××的计算方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
我们一起来看看,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28+15+28+15=86(米)
问:28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28+28+15+15=86(米)
问:28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
ƒ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问:28表示什么,28×2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15×2表示什么?
56表示什么?表示2条长的长度。30表示什么?表示2条宽的长度。
④28+15=43(米) 43×2=86(米)
这个它的一条长,这是一条宽,28表示的是长,15表示是宽。那43表示的是什么(一条长+一条宽的和)。 像这样的长+宽有几组,也就是有2组长+宽的和,那么就可以用(长+宽)×2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预设如果学生没有出示的方法,那么由老师提出方法。
师:这些都是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用这四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时候必须知道长方形的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直观的表象中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中“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4、比较择优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请你说一说这个方法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就用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要方法多样化,也要方法优化。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材并未说明哪一种是最好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选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思想。但老师应有所偏向,让学生感受到第4种最简便,进行方法的优化。】
5、巩固练习
长方形的周长会不会计算了,那请同学们完成练习纸上的第1题。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cm 4m
6cm 3m
交流:我们来看看你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时候,用的是哪种计算方法,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的。
小结:我们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时候,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那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哪几种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设计意图: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及时练习巩固,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强化学习效果,并为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
(三)知识迁移:推导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出示题目
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分析题意: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块手帕是什么形状的,那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这条边是多少厘米,这条呢?这条呢?要求的是什么?
2、自主探究
请你根据已知条件,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求出正方形手帕的周长
3、交流
你是怎么算的?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25+25+25+25=100(厘米)
交流:25表示什么?25表示正方形的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可能出现:25×4=100(厘米)
在这个算式中4表示什么,有4条边,就是4条边长相加,也就是边长×4
所以我们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可以:边长+边长+边长+边长,也可以用:边长×4的方法进行计算 (板书)
4、比较择优:
同学们,你觉得在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时候,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5、练习
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dm
交流:你是怎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
小结:在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边长×4来计算
【设计意图:这里由学生自己作主,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更进一步说明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生活中的练习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或者是正方形的。在上节课中我们找很多长方形和正方形,请同学们拿出上节课的调查表,选择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根据它的长和宽或者边长,计算它们的周长。
(1)操作活动: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物体,请你选择一样物体说一说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在测量它的长和宽或者边长,计算周长。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周长的问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这个习题的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
2、拼图游戏
同学们学的真好,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先来看要求。
(1)在你们的桌子里面有1个信封,每个信封里都有4个小正方形,请你将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幅图,并根据小正方形的边长,算出大正方形的边长,再计算大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只有通过相应的练习,才能更好地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在练习的安排上注重层次性,还要同时渗透多样性,让学生理解用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3、拓展延伸
我们教室里有没有长方形。是的,这个门的面是长方形的,要求长方形门的周长,我们要知道长方形的什么?老师已经量好了,说来说一说,它的长是2米,宽是90厘米,请你计算它的周长?提醒:注意长和宽的单位要统一。
四、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长+长+宽+宽;
长×2+宽×2; (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边长×4。